首页 > 专题 > 中国旅游
改革开放30周年:旅游业发展见证中国人生活变化
2009/12/07

  (来源:新华网, 2008-11-6 14:03:29)

  新华网广州11月4日电(记者赖少芬)改革开放之初,出境游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,如今,曾经的“奢侈品”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经济发展让中国人“看世界”的脚步越走越远,人们也在旅游中学会了休闲和享受生活。

  上世纪80年代前,很多中国人都没有“旅游”的概念,直到90年代,百姓才开始有了旅游的意识,国内游逐渐兴起并日益红火,当时景点不多,北京、西安等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成了少数几个热门的旅游城市。

  “那时能去一次北京是非常了不起的,身边的人都会很羡慕你,去过首都,去过天安门。”退休教师曾惠玲对自己年轻时第一次去北京旅游印象深刻,曾老师说,上世纪90年代,能在天安门和长城留个影,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。那时去一趟北京是很多人的梦想,而出境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

  中国人最早的出境游起源于1983年,香港、澳门对内地居民开放旅游后,广东地区的“港澳探亲游”成为出境游的开始。

  广东潮州人黄乐杰始终记得20年前首次去香港的情景,当时他去香港探望多年不见的姑妈,让远亲近邻羡慕不已,纷纷托他捎带点“香港货”。“这个亲戚托我带一条金项链,那个朋友请我带个手表,还有人要我带些药。”黄乐杰说。

  如今,昔日高不可攀的购物“天堂”已经变成触手可及的“邻居”,一些喜欢购物的广东人,一个月要去香港几次,对香港的熟悉程度不亚于自家城市,成了地地道道的“香港通”。

 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,人们出境游的目的地也不仅仅局限在港澳地区。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消息称,截至今年8月,已开放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有135个国家和地区,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。每年的春节、“五一”“十一”三个黄金周,在悉尼歌剧院、埃及的金字塔、日本富士山等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,经常可见出游的中国人。

  随着中国人的脚步越走越远,人们旅游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
  港澳自由行开放以来,便捷的港澳游大大丰富了内地居民的娱乐休闲生活,越来越多的人去香港不再仅仅为了旅游,很多人去香港购物,有人为了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,或者是到书展凑一下热闹,也有人是趁最新的大片上映到香港抢先观看,甚至广东的居民只是为了与香港的亲朋好友喝早茶。

  从事多年导游工作的林先生感慨地说,以前人们是为了旅游而旅游,每到一个景点,匆忙留下一张“到此一游”的照片,如今,旅游对很多人来说是“享受世界”,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转变。

  目前,旅游也不仅仅是年轻人的“专利”,在很多旅行团中,经常可以看到银发一族结伴出游。广之旅国内游总部副总经理文爽说,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变化,年轻人孝敬父母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物质手段,而是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,很多子女请父母出游散心、锻炼身体,老人家也欣然接受这种“花钱买享受”的做法,而这在以前,很多老人都会认为是浪费钱。

  广东中旅新闻发言人王坚说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旅游的目的正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,二十年前,旅游仅仅是因为好奇、见世面,如今,旅游是随意随心的,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观光转变成休闲度假、享受生活,还有不少人是为了增长见识、磨炼意志、与人交往,出游目的发生了深层次的改变。

  在媒体工作的小许今年六月与“驴友”们去了一趟湘西凤凰,在江边的吊脚楼住了十天,吃饭、喝茶、晒太阳、发呆、和当地人闲聊……整个行程只花了2000多元,但却让小许乐不思蜀。小许说,之所以爱上这种“懒散”的旅游方式,是因为它能让心情完全放松,达到真正休闲度假的目的,同时又能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,与别人交流感情,可以说这既是一种旅游方式,也是一种生活态度。

  由于日常生活压力的增大,这种以旅游享受生活的方式受到了很多都市人的追捧,人们不在乎出去游了哪些景点,而更加强调休息和放松的质量,因此,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都市人走出大城市,选择“吃农家饭、住农家屋、学农家活”的乡村游和生态游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在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进程中,旅游消费正日趋个性化,旅游的休闲性和求异性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重要内容。对很多人来说,旅游是用来调剂紧张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,在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中,人们得到了真正的休息和享受。

推荐给朋友
 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
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馆 版权所有